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4|回复: 13

黄淦老师新春新作:鸟类的集群行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7 23: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鸟类的集群行为》——福州黄淦

    集群行动是鸟类最常见的活动方式。大群飞鸟在天空盘旋翱翔的壮观场面总是让人激动不已。探索鸟类集群的奥秘不仅有趣,也对更好地了解鸟类群落,更有效地保护鸟类群落有重大意义。

    同种鸟的集群行为
    大约有80%的鸟类都喜欢集群。其中特别突出的有八哥、丝光椋鸟、白头鹎、黑鹎、麻雀、蜡嘴雀、白鹭、夜鹭、鸿雁、灰眶雀鹛、黑领噪鹛、栗头凤鹛、棕头鸦雀等。白天它们多以5—30只的小群觅食,不时发出各种鸣声互相招唤。据观察,这些集群鸟的食物也多呈集团分布,例如一棵结满果实的樟树总是蜡嘴雀群和白头鹎群的最爱;而小鱼虾遍地的河口滩涂,则云集着大群的鹭类、雁鸭类、鸻鹬类。这现象提示:鸟类集群与食物分布密切相关。到夜晚,这些集群鸟一般有固定的夜栖地。例如八哥和丝光椋鸟的夜宿地常选在河岸的小树丛上,傍晚时分,它们三五成群一波接一波地向夜宿地飞来,一处夜宿地常常聚集着300多只的八哥或椋鸟。这些鸟儿到达夜宿地后,往往还要喧闹一二小时,充分交流感情和信息后才安静下来。通过交流感情,集群鸟变的更聪明,群体更牢固,社会性更强,食物信息更灵通,种群也更兴旺。事实上最聪明易训养的鸟,如八哥、椋鸟、蜡嘴雀等都是强集群鸟。它们种群都很兴旺。
    夜宿地的鸟群比觅食地鸟群更大得多,这现象暗示着集群鸟也许起初仅仅为了食物而凑合,但后来肯定进化出更复杂、更有意义的社会关系。
    鸟类的混群行为
    有许多小鸟,虽然同种鸟并无明显集群现象,但总喜欢混进别种鸟群中活动。这种现象在生境结构复杂的天然阔叶林里最为常见。例如黄腰柳莺、白腹凤鹛、斑姬啄木鸟喜欢混入灰眶雀鹛和红头长尾山雀群中活动。到冬天,这种混群现象也变得更为明显,在同一生境的活动的小鸟几乎全都集中到一块。形成一波波的鸟浪。例如07年12月1日在大湖石牛山口,我们就见到一个相当大的鸟类混合群:树林下层的草灌丛间,有画鹛、斑胸钩嘴鹛、红头穗鹛、灰眶雀鹛;上层则有:灰喉山椒鸟、黄颊山雀、红头长尾山雀、大山雀、黄腰柳莺、斑姬啄木鸟、白头鹎、栗背短脚鹎、领雀嘴鹎等13种100多只鸟。
    森林鸟类群落的混群鸟种类虽丰富,但是数量却不如田鸟群落庞大。在长乐古槐等地的田野上,可以轻易地看到100-300只一大群的丝光椋鸟和金翅雀。其中往往还混入许多八哥、灰头鵐、树鷚、水鷚、麻雀和鶺鸰,有时还会有凤头麦鸡,这些混群鸟总数可达500只。
    但田野混群鸟与生境最为优越的湿地混群鸟比较,又是小巫见大巫。曾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看到一个超大规模的鸟类混合群;内有鸿雁1200只,小天鹅及其它雁鸭类也1000多只,鸻鹬类2000多只;鹭类、鸥类各数百只;这个混合群内鸟的总数达到5000只以上。
    鸟类混群的一个好处是能及时发现敌害,共同防御。但因各种鸟食物不同,觅食的策略也不同,所以并不容易发生食物竞争。而且,前面已提到集群鸟的食物也呈集团分布,只要一只鸟能找到食物,通过群体间交流信息,整群鸟一天的生活基本就有保障。由于集群的这种好处,所以越是寒冬食物匮乏时,鸟类集群越是强烈。冬天观林鸟,我们常能感受到鸟浪一波接一波,鸟况很好,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混群鸟对于观鸟者的意义还在于:鸟群中常会混入某些珍稀好鸟,给我们许多意外惊喜。例如;灰喉山椒鸟群中可能混入冕雀、黄颊山雀;灰眶雀鹛群中可能混入短尾鸦雀和栗头鶲莺;白鹭群中可能混入黑脸琵鹭。观鸟时,对于混群鸟中的陌生面孔或异常的声音可要特别关注哦。
    不爱集群的鸟
    虽然鸟类集群的好处很多,但仍有少数鸟喜欢单独行动。它们是:各种猛禽、卷尾、虎斑地鸫、某些柳莺等。这些鸟都为食肉或食虫鸟。由于它们的食物很分散,便无法集群觅食。这样它们就享受不到集群鸟安全上的好处。幸好猛禽和卷尾又凶猛又有空中优势,一般动物伤害不了它们;而虎斑地鸫和柳莺都有特别强的保护色。
(文章插图:上方是WWS水库的白骨顶群,下方是悬停觅食单独行动的黑翅鸢)
图片1.jpg
图片2.jpg
发表于 2008-2-8 00: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黄老好文!
发表于 2008-2-8 0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超出精品范畴

发表于 2008-2-8 08: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超出精品范畴
发表于 2008-2-8 21: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2-9 09: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

希望黄老师多写些东西,让我们有机会向黄老师学习。
发表于 2008-2-9 14: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学
发表于 2008-2-9 17: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从中可以了解鸟的习性什么的,对于我们帮助多多啊!
发表于 2008-2-9 21: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2-12 1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2-12 20: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龙栖山所见正如黄老师所言,鸟浪中常见几种鸟混群:冕雀在灰眶雀鹛群中叫声很突出,身影也很显眼,灰喉山椒和赤红山椒混群,红头长尾山雀和灰眶混群

[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08-2-12 20:35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3 21: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2-14 12: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3-16 22: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学习 黄淦老师太有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5-13 22:09 , Processed in 0.0727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