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11|回复: 3

啄木鸟&杜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5 04: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鸟类漫谈之攀禽(啄木鸟) 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0/2004-3-24/201@368788.htm 撰文/九歌 静静的山谷,远处传来机械般的“哒哒哒……”声,回响在林间。山民(湖北京山三阳)告诉我这是“嘎郎子”,一种鸟。凭着直觉,我相信它是一种啄木鸟。在后来的两天中,我看到了它,原来是我一直很想见到的大斑啄木鸟。 在我国,啄木鸟是孩子们最早知道的森林益鸟之一,也是孩子们鸟类想像中最频繁出现的。事实上在国外,啄木鸟也是孩子们进行鸟类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  ■ 大斑啄木鸟   啄木鸟属鴷形目,这一目的鸟类绝大多数为中型攀禽。它们嘴强如凿,趾壮如钩,特别适合在树干上穿凿、攀援。这类鸟脚为对趾型,2、3趾向前,1、4趾在后,为典型的攀禽脚型。鴷形目鸟类种类多、分布广,除澳洲和南极地区外,全世界约有400个种,鸟类学家将它们分为两个亚目共六个科,即鹟鴷亚目和鴷亚目。  ■ 左为有“森林医生”之称的黑枕绿啄木鸟,右为象牙啄木鸟。   啄木鸟科中除了在本文开始说的斑啄木鸟非常常见之外,还有黑枕绿啄木鸟也非常常见。这种鸟从最东面的日本一直分布到最西面的挪威,在挪威它还是当地的终年留鸟,而在其它地区则会因逐食而飘忽不定。每当深秋和冬季来临,这是它们生活中最困难的时期,它们更像是鸣禽,常混在其它鸣禽中于地面活动,我曾亲眼见到这种啄木鸟在农民的菜园里吃白菜芯的场面,我想这种杂食性是它们有非常广的分布和在数量上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吧。当春夏之时,它们成了真正的“森林卫士”,能吃树里树外的多种害虫,也能吃林地地面上的其它害虫。在树木采伐方面,人们往往会根据有这种鸟光顾过的痕迹来进行卫生采伐,因此它们还有个绰号,叫“森林医生”。 ■ 左为一只新长成的巨嘴鵎鵼,右为刚孵化出的巨嘴鵎鵼   鹟鴷亚目中最著名的大概是鵎鵼科中的巨嘴鸟了,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有一张巨大的且色彩鲜艳的大嘴,同时它们中一些种类还是南美的居民们饲养的家禽。这一亚目中的响蜜鴷科中有一种鸟是生态学家们用来讲解生物共生共栖的经典材料,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响蜜鴷会去主动寻找野生蜜蜂的巢,由于它无法直接从蜂巢中获得食物,于是便回头去找到它的固定伙伴──食蜜獾,后者只要见到响蜜烈出现和提示,便会兴高采烈地在前者的引导下直奔目的地,然后野蛮地捣毁那个蜂巢,此时一幅悲喜交加的画面出现了,獾在食蜜,鸟儿也在它的旁边饱餐一顿,可怜的蜜蜂们只得远走它乡。这一亚目中我国只有须鴷科中的8种,其它四科我国均无分布。鴷亚目只有啄木鸟一科,我国共有29个种。  ■ 一只蚁鴷   说到啄木鸟人们多会将它们和森林及森林中的害虫联系起来,从而对这些可爱的生灵充满了敬意。其实在啄木鸟科中还有一些一生中主要是在地面上活动的,如该科中的蚁鴷属中的鸟,这一属仅有两种,通称“蚁鴷”,我国有其中的一种,而且非常常见,分布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在我国的野外地区,如果你看到一种鸟有如此的特征,很可能就是中国蚁鴷,它们大小如白头鹎,上体呈银灰色,遍杂黑褐色细斑和条状粗纹,看上去像是蛇蜕下的皮,或者像一块老树皮;下体呈白色,前部有横斑,有趣的是它们的两趾上也有类似的横斑。每当春天来临,它们开始向北方迁徙,迁徙途中时常会走走停停,一旦条件适合,它们就会在当地居住下来。蚁鴷是一种孤独的鸟,这方面和杜鹃类似,通常是单个活动,偶而也会有两到三只在一起,不过很快就会分手。 蚁鴷这个名称和它们的食性相关联,它们在地面上或树洞里寻找各种蚂蚁,用长长的前端有钩的且布满粘液的舌头来捕食,它们的舌头能伸进蚁穴中,然后像裹麻糖那样将蚂蚁粘住。鉴于它们的生活习性,人们有时也称它们为“地啄木”。虽然它们有着一般啄木鸟的适合于攀援的趾。在地面活动时,它们并不像另一种攀禽──戴胜──那样彳亍(音zhi4chu4,左右交替行走之意)而行,而是像麻雀那样跳跃。它们的飞行显得较笨拙迟缓,不过通常会突升突降。蚁鴷的尾会像鹡鸰那样上翘,但不像鹡鸰那样不停地上下晃动。它们经常保持一些奇怪的姿势,如伸展其颈向各个方向扭转且经常在某种状态下静止一段时间,因此它们还有个绰号叫“歪脖”,在湖北人们称它们为“扭(此字读jiu3音,义同“扭”,形容词)脑壳”。 ■ 三趾啄木鸟属的两个种   啄木鸟科中还有被称为“三趾啄木鸟”的一类啄木鸟,全世界仅两种,分布于全北区,自成一属。我国有一个种,即三趾啄木鸟。见于东北、西北和西部,多单个或成对地活动在落叶松或云杉等森林中,习性与一般啄木鸟相同。从这个名称来看,可以得知这类鸟的脚只有三趾,其实它们是有第四趾的,只是已经退化,不过这好像丝毫没影响到它们在树木上攀援。三趾啄木鸟是一类机警、敏捷的中型鸟,它们的鼻孔均被黑间白的羽毛覆盖。 ■ 两种美丽的拟啄木鸟   我国须鴷科8个种全属于该科下的拟啄木鸟属,这类鸟羽色非常华美,多为绿色,嘴基周围生有嘴须且较明显,几乎全部分布在华南地区,偶尔也能在长江流域的山区地带见到。其中最常见的是蓝喉拟啄木鸟,这种鸟生性较胆小,一有风吹草动便藏匿于绿叶深处,一动也不动,因此在野外不太容易找到它们。另外还有白头拟啄木鸟、红黄拟啄木鸟和大拟啄木鸟等,大拟啄木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较低的地区,但最低不会低于海拔600m。我国的须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体型优美、鸣声响亮悦耳、羽色很漂亮,其中的大拟啄木鸟还非常容易驯养,因此近年来人们逐渐将它们开发为经济鸟类,主要用于观赏,在无法有效地控制盜捕的情况下,较低的市场价格使那些生性残忍的盗捕者无利可图,因此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野生拟啄木鸟的作用,同时还可出口创汇。 稿件来源:《三思科学》网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4 20:50: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04: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0/2004-3-24/201@368784.htm 鸟类漫谈之攀禽(杜鹃) 撰文/九歌 每当春回大地时,我们都能听到杜鹃深情的呼唤,它们成了春天的重要象征之一。杜鹃是攀禽中的一大类,属鹃形目(Culumbae),这类鸟为世界性分布,可为蕉鹃亚目和杜鹃亚目两个亚目,大约有150多个种。鹃形目最早见于始新世,在我国现生鹃形类仅只有杜鹃亚目下杜鹃科的一些种类,在全部38属130种中,中国仅有7属17种。鹃形类的鸟类一般身材比较修长,和其它攀禽一样,它们的2、3趾向前,1、4趾向后,绝大多数为树栖型。   杜鹃是一类非常有意思的鸟类,它们性不喜结群,甚至在繁殖季节也不会像别的鸟类那样成双成对出现,交配毫无固定对象可言,甚至是混乱的多次与不同的对象交配。一俟繁殖结束,这类鸟多是独来独往的独立行动,它们穿梭于林间地带,特别是在松树林中,捕食各种危害松树的毛虫。 ■ 弱小的母亲和巨大的孩子   说到繁殖人们自然会想到这类鸟的恶名,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不营巢,不孵雏,而幼雏从小就没有受到血缘父母的调教,这大概是它们比较喜欢独立行动的另一个理由吧。乌鸦有一个恶习是盗食别的鸟的卵和雏鸟,可以说是一种凶猛的大型雀类,在生态中它们很少输给与之争斗的对手,而产于北非到南欧一带的大凤头杜鹃平时是不敢与乌鸦争斗的,然而它们却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卵迅速地产在乌鸦巢中,就算是鸟类中绝顶聪明的乌鸦也会当起“杜鹃妈妈”,老老实实地哺育凤头杜鹃的幼雏。当然也有例外,如生活在美洲的很多鹃类则是由自己营巢孵雏的,在美国西南到墨西哥一带生活着一种长尾杜鹃,它们将巢筑在仙人掌丛中,这是一种凶悍的鹃类,它们往往能杀死有剧毒的响尾蛇,有意思的是,它们是极少地栖型的鹃类之一。 ■ 大杜鹃(上)小杜鹃(下)   生活于我国的杜鹃与生活在欧亚大陆其它地区的杜鹃多数生性多疑且非常胆小,因此人们见到它们的机会并不多。特别是大杜鹃(俗名郭公),由于羽色为棕灰色,能极好地与环境混为一体,加上一有动静它们会很长时间呆在暗处一动不动,因此人们一睹它们尊容的机会就更少了,在春天,我们多只能听到其美妙的鸣声。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杜鹃是四声杜鹃,其次为大杜鹃,其实这两种鸟大小差不多。鸣叫时,大杜鹃为两声一度,即人们熟悉的“布谷”、“布谷”,而四声杜鹃则是四声一度,可拟为“咕咕布谷”。每到繁殖季节它们会彻夜叫个不停,包括鸣声不甚出名但也非常响亮的鹰鹃,鹰鹃为三声一度。 ■ 两种鹰鹃   杜鹃科中有一属全世界仅有两个种,那就是噪鹃属,一个分布在澳洲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上,另一个在我国及东南亚一带,即普通噪鹃。这种鸟雌雄是有明显差异的,雄鸟长约四十厘米,通体为乌黑色,且发出金属般的光泽,如果不是修长的身材,很可能被人当成乌鸦了;雌鸟则全身布有白色斑纹。噪鹃比杜鹃体型要大一些,它们也有偷偷将卵产在别的鸟巢中的毛病,与杜鹃不同的是它们多会选取一些中型的雀类为对象,如喜鹊、蓝鸦、黑领椋鸟等。噪鹃是一种非常吵闹的鸟,春天来到后,它们从遥远的南方飞到中国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每当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它们开始鸣叫,往往一直持续到深夜,因此才得到了这样一个名称。 ■ 普通噪鹃是最吵闹的鸟类之一(右为雌性)   杜鹃科中的多数鸟类貌不惊人,但鸦鹃属中的一些却长得较美。这一属在我国仅有两种,一是小鸦鹃,另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褐翅鸦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广、港澳及越南一带的妇女在产期前后会去服用一种被称之为“毛鸡酒”的药酒,其中的主要药物原料就是来自褐翅鸦鹃,这使得这种鸟类的生存遭到了巨大的困境,目前它们已经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褐翅鸦鹃体型和羽色比较优美,加上这种鸟性情温和,因此有时人们也会将它们当做观赏鸟来加以饲养。野生的褐翅鸦鹃性机警,喜爱躲藏,这弥补了它们因短且圆的两翅而不善飞行的不足。与其它杜鹃类相比,褐翅鸦鹃是完全靠自己来育雏的,有趣的是它们的卵几乎是圆球形的。 ■ 左为小鸦鹃,右边就是大名鼎鼎的褐翅鸦鹃   蕉鹃亚目中的许多蕉鹃是鸟类中的美丽者,它们全部生活在非洲,体型很长大,羽色极美。这类鹃类是最著名的晚成性鸟,如美丽的红冠蕉鹃,它们的幼雏要满一年才能羽翼丰满。由于体内富含铜,红冠蕉鹃的羽毛呈极艳丽的红色和绿色。  除了羽色的美丽外,有些蕉鹃还会有极动人的鸣啭声,如蓝冠蕉鹃。它们是蕉鹃中体型较小的一种,只有40厘米左右长。这种蕉鹃羽色非常柔和,背部和为漂亮的的蓝色,另外还有一个蓝色的羽冠,鸣叫时会张开直耸于头顶。蓝冠蕉鹃不善飞翔,但却极善奔跑,在非洲草原上它们比鸡跑得还快,不过更多的时候它们还是愿意呆在树上。这种鸟能像鸽子那样喝水,即直吸式而不用像其它鸟类那样含上水扬起脖子往下咽。另有一种凤头大蓝蕉鹃是非洲杜鹃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75厘米,它们生活在非洲西部,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大型鹃类。  与其它攀禽不同的是,蕉鹃的外趾能自由地前后弯曲,这比杜鹃更适合攀援和握住东西,这一点很像鹗。 ■ 蕉鹃绝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类之一(上边是极美的蓝冠蕉鹃,下边是体型庞大的红冠蕉鹃)
发表于 2006-3-14 02: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文章很有用,杜鹃在我们这里,大多是夏候鸟,快到福建了,今后一定能碰到,多不易辨别。
发表于 2006-7-26 06: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p></p><p>建议排版,更易阅读。</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5-7 02:27 , Processed in 0.0701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