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来自: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 ... 63193&id=563193
为这事花费了不少精力,贴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2007年2月份,我在美国参加了在德克萨斯州举办的全美第一届鸟类教育工作者会议。会议的间隙,我和一个来自密西根,自己拥有一块土地并把它建设成一个鸟类保护区的老太太聊天,说起我在威斯康星大学自然资源学院攻读环境教育硕士学位。她说:我要介绍你认识一个人,他和你毕业于同一个学校。就这样,我认识了31年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自然资源学院的Ric和他的妻子Betty。Ric是非常有活力的人,他的名片上写着他所做的事情:设计和实施野鸟项目;筹资写作;鸟导;鸟类调查和监测;公众教育。但是,他又告诉我他已经退休了。根据我在中国的经验,我一点也看不出他退休的样子。
Ric饶有兴致地听我讲中国的鸟和观鸟人。像很多西方人一样,他对中国知道的并不多,但又很有兴趣去了解异域的文化。他很吃惊地听我说中国鸟类所面临的非法捕猎,吃鸟和养鸟的盛行,数量极为稀少但在日益增长的观鸟人,以及我为什么来美国学习,学完之后回国又准备干什么等等。我们成了朋友,但我一点也没有忘年交的感觉,他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年轻了。
会议之后,我们一直在通信,突然有一天,他问我,有没有兴趣组织一次在中国的bird-a-thon。
Bird-a–thon是美国的鸟类组织经常举办的一种筹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这个鸟类组织举办一次观鸟活动,号召大家(多是青少年)来参加。这些参加的人,会去拉赞助,说明自己要参加这个活动,希望别人能为他所看到的鸟种数捐款。比如一种鸟捐1美分,如果看到了100种鸟,那个人就捐款1美元。如果他去找10个人,那就是10美元。如果100个人参加了这个活动,都看到100种鸟,每个人都找了10个人,那总共就会筹资1000美元,这笔钱将捐给组织活动的鸟类组织。Ric的计划是,他负责组织一批人有兴趣到中国观鸟的人,由我来负责中国的行程安排,这些人同时去为此次观鸟筹款,筹得的款项交给我,由我负责用这笔钱开展中国的鸟类保育事业。为了确保观鸟行程能吸引人来参加,这个观鸟活动不能商业性操作,就是说,除了必要的交通、食宿、导游开支外,我,以及我所在中国找的负责这个活动的人,不能靠这个牟利,以确保行程花费低于商业性的观鸟游。同时,这种公益性质的观鸟游,也成为吸引别人参加的卖点。
我说好啊。于是我就赶紧联系在中国熟悉的鸟人,来安排这次行程。
此次观鸟行程的过程我就不赘言了。总之是非常复杂,我们之间的通信就达上百封。行程几易其稿,期间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导致的误会也是频频发生。别的不说,单是Ric在信中反复提到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要捐出500美元给国际鹤类基金会(因为给非政府组织捐款,是可以获得免税的),我就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一直以为这500美元是总体行程费用之外的,而他的意思则是这是包括在总体行程费用之中的。结果导致最后我们报的预算过低,差点成了亏本生意。好在具体负责行程的福建鸟会林晨和成都鸟会杜科非常理解,我们齐心协力,反复商量,尽量压低预算又不影响质量,使得收支达到平衡。
Ric是一个非常敬业且职业的鸟人,为了这次的中国之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为了这次行程,互相之间有大量的通信,他所有的回复基本都在24小时之内完成且内容详尽。每次因故无法上网,都是提前告知我。为了招募愿意到中国观鸟的人,他不仅在自己熟悉的观鸟圈子散发有关信息,还联系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了相关的新闻。我有数位朋友都在不同的渠道看到他的招募信息并给我反馈。返回美国之后,他又针对不同的媒介写关于此次行程的或详或略的报道,已经先后刊发于他所在地区的奥杜邦协会的简报和美国观鸟协会的刊物,并在他所熟悉的观鸟群里散发,介绍此次行程的起源、目的、收获、不足(他提到了中国丰富的鸟类生境,导游热情的接待、拥挤的城市、混乱的交通、随处可见的垃圾和拥有手机的巨大人群等等),既是对此次行程的总结,也是为下一次行程做准备。
虽然因为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由于我的不“职业”,很多方面没有配合好他的工作,最终此次观鸟团只有4人成行,但我在此间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希望我们下次的观鸟团能早日成行,也希望由于我们的成熟和发展,他不要再像这次这么操心。虽然由于语言的障碍,他们看不到这篇文章,但我在这里还是要写下他们的名字以表达我的谢意,他们是来自伊利诺伊州的Kelly McKay,生物学家;南伊利诺伊大学的名誉退休教授George Waring博士;爱荷华州的 Ric Zarwell,退休的保育学家,鸟类爱好者和他的妻子Betty Zarwell。
另外,感谢规划了此次观鸟路线并提供了鸟种名单的钟嘉老师、义务去首都机场接机的北京鸟友陈志强和崔月、福建和江西段的鸟导林晨和林剑声、云南段的鸟导杜科、在百花岭为观鸟提供方便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艾怀森局长和李正波副局长、其他观鸟点的联络人并做了很多联络工作的乔颖欣和王瑞卿以及其他我不知道姓名的人。
此次美国观鸟团中国观鸟行程共募集到2500美元,扣除通过国际鹤类基金会转手的管理费以及国际汇费,最终为人民币14700元左右。根据《中国鸟类观察》的特点,我们初步决定,把这笔资金作为鸟类宣传专项基金供各地鸟会申请。与大多数基金不同,此基金不是免费的赠与,而是作为种子资金,资助有计划制作、出版鸟类相关的衍生产品并出售,以此募集额外资金作为鸟会发展资金的项目计划,并要求在募集足够资金后全额返还。欢迎有类似计划的组织与《中国鸟类观察》编辑部联系具体资助事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