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whitefang

福建的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04: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扇尾沙锥 Common Snipe

<>鹳形目 &gt; 丘鹬科 &gt; 沙锥属
<FONT size=-1>CICONLLFORMES &gt; Scolopacidae &gt; Gallinago gallinago</FONT></P>
<>描述:中等体型(26厘米)而色彩明快的沙锥。两翼细而尖,嘴长;脸皮黄色,眼部上下条纹及贯眼纹色深;上体深褐,具白及黑色的细纹及蠹斑;下体淡皮黄色具褐色纵纹。色彩与大沙锥、澳南沙锥及针尾沙锥相似,但扇尾沙锥的次级飞羽具白色宽后缘,翼下具白色宽横纹,飞行较迅速、较高、较不稳健,并常作急叫声。皮黄色眉线与浅色脸颊成对比。肩羽边缘浅色,比内缘宽。肩部线条较居中线条为浅。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橄榄色。
叫声:为响亮而有节律的tick-a, tich-a, tich-a…声, 常于栖处鸣叫。被驱赶而告警时发出响亮而上扬的大叫声jett...jett。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南迁越冬至非洲、印度、东南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及西北的天山地区。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越冬在西藏南部、云南及中国北纬32°以南的大多数地区。
习性:栖于沼泽地带及稻田,通常隐蔽在高大的芦苇草丛中,被赶时跳出并作"锯齿形"飞行,边发出警叫声。空中炫耀为向上攀升并俯冲,外侧尾羽伸出,颤动有声。</P>
<>俗名:普通沙鸟? 扇尾鹬 水[扎鸟] 田鹬 小沙锥</P><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22213933272.jpg" border=0><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22213933700.jpg" border=0>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04: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水鸡 Common Moorhen

<>鹤形目 &gt; 秧鸡科 &gt; 黑水鸡属
<FONT size=-1>GRUIFORMES &gt; Rallidae &gt; Gallinula chloropus</FONT></P>
<>描述:中等体型(31厘米),黑白色,额甲亮红,嘴短。体羽全青黑色,仅两胁有白色细纹而成的线条以及尾下有两块白斑,尾上翘时此白斑尽显。
虹膜-红色;嘴-暗绿色,嘴基红色;脚-绿色。
叫声:响而粗的嘎嘎作叫pruruk-pruuk-pruuk。
分布范围:除澳大利亚及大洋洲外,几乎遍及全世界。冬季北方鸟南迁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indica繁殖于新疆西部,包括天山;指名亚种繁殖于华东、华南、西南、海南岛、台湾及西藏东南部的中国大部地区。越冬在北纬32°以南。
习性:多见于湖泊、池塘及运河。栖水性强,常在水中慢慢游动,边在水面浮游植物间翻拣找食。也取食于开阔草地。于陆地或水中尾不停上翘。不善飞,起飞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长一段距离。</P>
<>俗名:番? 红骨顶 红鸟 江鸡</P><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22215231370.jpg" border=0>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04: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腰文鸟 White-rumped Munia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16205053506.jpg" border=0>
<>雀形目 &gt; 麻雀科 &gt; 文鸟属
<FONT size=-1>ASSERIFORMES &gt; Passeridae &gt; Lonchura striata</FONT></P>
<>描述:中等体型(11厘米)的文鸟。上体深褐,特征为具尖形的黑色尾,腰白,腹部皮黄白。背上有白色纵纹,下体具细小的皮黄色鳞状斑及细纹。亚成鸟色较淡,腰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活泼的颤鸣及颤音prrrit。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亚种swinhoei见于中国南方大部地区包括台湾;subsquamicollis 于云南及台湾的热带区。地方性常见于低海拔的林缘、次生灌丛、农田及花园,高可至海拔1600米。
习性:性喧闹吵嚷,结小群生活。习性似其他文鸟。</P>
<>俗名:白丽鸟 禾谷 禾谷 十姐妹 十姐妹 算命鸟 衔珠鸟</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腹鹪莺 Yellow-bellied Prinia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3/200534174344688.jpg" border=0></P>
<>(作者<B><FONT color=#000066>redjungle</FONT></B>)</P>
<>雀形目 &gt; 扇尾莺科 &gt; 鹪莺属
<FONT size=-1>ASSERIFORMES &gt; Cisticolidae &gt; Prinia flaviventris</FONT></P>
<>描述:体型略大(13厘米)而尾长的橄榄绿色鹪莺。喉及胸白色,以下胸及腹部黄色为其特征。头灰,有时具浅淡近白的短眉纹;上体橄榄绿色;腿部皮黄或棕色。换羽导致羽色有异。繁殖期尾较短,雄鸟上背近黑色较多(雌鸟碳黑色);冬季粉灰。亚种sonitans 上体褐色较重,下体色淡。
虹膜-浅褐;嘴-上嘴黑色至褐色;下嘴浅色;脚-橘黄。
叫声:弱而哑的schink-schink-schink声及似小猫轻柔咪叫声twee twee。鸣声为急促的连声tidli-idli-lia,重音在最后的下降音符上,有过门声chirp。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至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高可至海拔 900米。亚种delacouri为留鸟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sonitans于华南及东南并海南岛和台湾。
习性:栖于芦苇沼泽、高草地及灌丛。甚惧生,藏匿于高草或芦苇中,仅在鸣叫时栖于高杆。扑翼时发出清脆声响。</P>
<>俗名: </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3: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鹤鹬 Spotted Redshank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3/200534174351897.jpg" border=0>非繁殖羽(作者<b><FONT color=#000066>redjungle</FONT></b>)</P>
<>鹳形目 &gt; 丘鹬科 &gt; 鹬属
<FONT size=-1>CICONLLFORMES &gt; Scolopacidae &gt; Tringa erythropus</FONT></P>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红腿灰色涉禽。嘴长且直,繁殖羽黑色具白色点斑。冬季似红脚鹬,但体型较大,灰色较深,嘴较长且细,嘴基红色较少。两翼色深并具白色点斑,过眼纹明显。飞行时区别在后缘缺少白色横纹,脚伸出尾后较长。
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红色;脚-橘黄。
叫声:飞行或歇息时发出独特的、具爆破音的尖哨音chee-wik;告警时发出较短的chip声。
分布范围:繁殖在欧洲;迁至非洲、印度及东南亚越冬。
分布状况: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有繁殖记录。迁徙时常见于中国的多数地区,结大群在南方各?⒑D系杭疤ㄍ逶蕉??br&gt;习性:似红脚鹬。喜鱼塘、沿海滩涂及沼泽地带。</P>
<>俗名:鹤鷸</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3: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鹊鸲 Oriental Magpie-Robin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3/200534174424845.jpg" border=0>雌鸟(作者<B><FONT color=#000066>redjungle</FONT></B>)</P>
<>雀形目 &gt; 鹟科 &gt; 鹊鸲属
<FONT size=-1>ASSERIFORMES &gt; Muscicapidae &gt; Copsychus saularis</FONT></P>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黑白色鸲。雄鸟:头、胸及背闪辉蓝黑色,两翼及中央尾羽黑,外侧尾羽及覆羽上的条纹白色,腹及臀亦白。雌鸟似雄鸟,但暗灰取代黑色。亚成鸟似雌鸟但为杂斑。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哀婉的swee swee叫声及粗哑的chrrr声。有多种活泼的鸣声包括模仿其他鸟的叫声,但缺少白腰鹊鸲那种浓郁的音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菲律宾、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于低海拔地带,高可至海拔1700米。亚种prosthopellus为留鸟于中国北纬33°以南的多数地区。亚种erimelas见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部。部分地区罕见的原因在于常被捉作笼鸟。
习性:常光顾花园、村庄、次生林、开阔森林及红树林。飞行时易见,栖于显著处鸣唱或炫耀。取食多在地面,不停地把尾低放展开又骤然合拢伸直。</P>
<>俗名:进鸟 屎坑雀 四喜 土更鸟 信鸟 知时鸟 猪屎喳</P><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4-12/2004121310451671.jpg" border=0>雄鸟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3: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3/200534174534105.jpg" border=0>(作者<B><FONT color=#000066>redjungle</FONT></B>)
<>佛法僧目 &gt; 翠鸟科 &gt; 翠鸟属
<FONT size=-1>CORACIIFORMES &gt; Alcedinidae &gt; Alcedo atthis</FONT></P>
<>描述:体小(15厘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幼鸟色黯淡,具深色胸带。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
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
叫声:拖长音的尖叫声tea-cher。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天山,在西藏西部较低海拔处越冬。亚种bengalensis为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包括海南及台湾的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常出没于开阔郊野的淡水湖泊、溪流、运河、鱼塘及红树林。栖于岩石或探出的枝头上,转头四顾寻鱼而入水捉之。</P>
<>俗名:翠碧鸟 翠雀儿 钓鱼郎 金鸟仔 立? 水狗 天狗 小翠鱼狗 小鱼狗 鱼翠 鱼狗 鱼虎 鱼虎(本草)</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3: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池鹭 Chinese Pond-Heron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3/200534174720427.jpg" border=0>非繁殖羽(作者<B><FONT color=#000066>redjungle</FONT></B>)

<>鹳形目 &gt; 鹭科 &gt; 池鹭属
<FONT size=-1>CICONIIFORMES &gt; Ardeidae &gt; Ardeola bacchus</FONT></P>
<>描述:体型略小(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及颈深栗色,胸紫酱色。冬季:站立时具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
虹膜-褐色;嘴-黄色(冬季);腿及脚-绿灰色。
叫声: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分布范围:孟加拉国至中国及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岛。迷鸟至日本。
分布状况:常见于华南、华中及华北地区的水稻田。偶见于西藏南部及东北低洼地区。迷鸟至台湾。
习性:栖于稻田或其他漫水地带,单独或成分散小群进食。每晚三两成群飞回群栖处,飞行时振翼缓慢,翼显短。与其他水鸟混群营巢。
注:相似的印度池鹭A. grayii可能在西藏东南部低地有见。</P>
<>俗名:穿背心 红毛鹭 红毛鹭 花鹅 花洼子 交胪 交青? 茭鸡 开? 沙鹭 田螺鹭 田牛奴 沼鹭 中国池鹭 紫邬头</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尾缝叶莺 Common Tailorbird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2410437613.jpg" border=0>
<>雀形目 &gt; 莺科 &gt; 缝叶莺属
<FONT size=-1>ASSERIFORMES &gt; Sylviidae &gt; Orthotomus sutorius</FONT></P>
<>描述:体小(12厘米)的棕顶冠而腹白的莺。尾长而常上扬;额及前顶冠棕色,眼先及头侧近白,后顶冠及颈背偏,;背、两翼及尾橄榄绿色,下体白而两胁灰。于繁殖期雄鸟的中央尾羽由于换羽而更显延长。亚种inexpectatus 的脸颊及耳羽无细纹;longicauda的上体色深。
虹膜-浅皮黄;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粉色;脚-粉灰。
叫声:极响亮而多重复的刺耳叫声te-chee-te-chee-te-chee或单音的twee声。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东南亚及爪哇。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至海拔1500米高度。亚种inexpectatus见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longicauda于中国华南、东南及海南岛。
习性:多见于稀疏林、次生林及林园。性活泼,不停地运动或发出刺耳尖叫声。常隐匿于林下层且多在浓密覆盖之下。</P>
<>俗名:裁缝鸟 红鼻头</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4: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16205429851.jpg" border=0>亚种sordida
<>雀形目 &gt; 燕雀科 &gt; 鹀属
<FONT size=-1>ASSERIFORMES &gt; Fringillidae &gt; Emberiza spodocephala</FONT></P>
<>描述:体小(14厘米)的黑色及黄色鹀。指名亚种繁殖期雄鸟的头、颈背及喉灰,眼先及颏黑;上体余部浓栗色而具明显的黑色纵纹;下体浅黄或近白;肩部具一白斑,尾色深而带白色边缘。雌鸟及冬季雄鸟头橄榄色,过眼纹及耳覆羽下的月牙形斑纹黄色。冬季雄鸟与硫黄鹀的区别在无黑色眼先。亚种sordida及personata头部较指名亚种多绿灰色,personata的上胸及喉黄色。
虹膜-深栗褐;嘴-上嘴近黑并具浅色边缘,下嘴偏粉色且嘴端深色;脚-粉褐。
叫声:由显露的栖处作叫,鸣声为一连串活泼清脆的吱吱声及颤音,似芦鹀。叫声为轻嘶声tsii-tsii。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日本、中国东北及中西部,越冬至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在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台湾。日本的亚种personata偶见越冬于华东及华南沿海附近。中国的亚种sordida繁殖于中国中西部(青海东部、甘肃、陕西南部、四川、云南北部、贵州及湖北),越冬至华南及华东省份和台湾。于森林、林地及灌丛的地面取食。
习性:不断地弹尾以显露外侧尾羽的白色羽缘。越冬于芦苇地、灌丛及林缘。</P>
<>俗名:黑脸巫? 蓬巫? 青头雀</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4: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领椋鸟 Black-collared Starling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16205846141.jpg" border=0>
<>雀形目 &gt; 椋鸟科 &gt; 椋鸟属
<FONT size=-1>ASSERIFORMES &gt; Sturnidae &gt; Sturnus nigricollis</FONT></P>
<>描述:体大(28厘米)的黑白色椋鸟。头白,颈环及上胸黑色;背及两翼黑色,翼缘白色;尾黑而尾端白;眼周裸露皮肤及腿黄色。雌鸟似雄鸟但多褐色。幼鸟少黑色颈环。与斑椋鸟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喉及头顶白色,眼周裸露皮肤黄色,缺少清楚的白色翼纹,嘴黑。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浅灰。
叫声:叫声为沙哑的刺耳音及哨音。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南方的农田,一般结小群取食于稻田、牧场及开阔地。
习性:有时在水牛群或牲口群中找食。</P>
<>俗名:白头椋鸟 白头莺 黑脖八哥</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4: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鹀 Little Bunting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16205321218.jpg" border=0>
<>雀形目 &gt; 燕雀科 &gt; 鹀属
<FONT size=-1>ASSERIFORMES &gt; Fringillidae &gt; Emberiza pusilla</FONT></P>
<>描述:体小(13厘米)而具纵纹的鹀。头具条纹,雄雌同色。繁殖期成鸟体小而头具黑色和栗色条纹,眼圈色浅。冬季雄雌两性耳羽及顶冠纹暗栗色,颊纹及耳羽边缘灰黑,眉纹及第二道下颊纹暗皮黄褐色。上体褐色而带深色纵纹,下体偏白,胸及两胁有黑色纵纹。
虹膜-深红褐;嘴-灰色;脚-红褐。
叫声:音高而轻的pwick或tip tip声,也作tsew声。
分布范围:繁殖在欧洲极北部及亚洲北部;冬季南迁至印度东北部、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迁徙时常见于中国东北,越冬在新疆极西部、华中、华东和华南的大部地区及台湾。
习性:常与鹨类混群。藏隐于浓密覆盖下和芦苇地。</P>
<>俗名:红脸巫?</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4: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胸苦恶鸟 White-breasted Waterhen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1620550222.jpg" border=0>
<>鹤形目 &gt; 秧鸡科 &gt; 苦恶鸟属
<FONT size=-1>GRUIFORMES &gt; Rallidae &gt; Amaurornis phoenicurus</FONT></P>
<>描述:体型略大(33厘米)的深青灰色及白色的苦恶鸟。头顶及上体灰色,脸、额、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
虹膜-红色;嘴-偏绿,嘴基红色;脚-黄色。
叫声:单调的uwok-uwok叫声。黎明或夜晚数鸟一起作喧闹而怪诞的合唱,声如turr-kroowak, per-per-a-wak-wak-wak 及其他声响,一次可持续15分钟。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及马来诸岛。
分布状况:亚种chinensis繁殖在中国北纬34°以南低地。越冬于云南、广西、海南岛、广东、福建及台湾。偶见于山东、山西及河北。为适宜生境下的一般性常见鸟,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通常单个活动,偶尔两三成群,于湿润的灌丛、湖边、河滩、红树林及旷野走动找食。多在开阔地带进食,因而较其他秧鸡类常见。也攀于灌丛及小树上。</P>
<>俗名:白脸秧鸡 白面鸡 白胸秧鸡 苦恶鸟</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4: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腹滨鹬 Dunlin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3/20053417479605.jpg" border=0>
<>冬羽(作者<B><FONT color=#000066>redjungle</FONT></B>)</P>
<>鹳形目 &gt; 丘鹬科 &gt; 滨鹬属
<FONT size=-1>CICONLLFORMES &gt; Scolopacidae &gt; Calidris alpina</FONT></P>
<>描述:体小(19厘米)而嘴适中的偏灰色滨鹬。眉纹白色,嘴端略有下弯,尾中央黑而两侧白。与弯嘴滨鹬的区别在腰部色深,腿较短,胸色较暗。与阔嘴鹬的区别在腿较粗,头部色彩单调,仅为一道眉纹。夏羽特征为胸部黑色,上体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绿灰。
叫声:飞行时发出粗而带鼻音的哨声dwee。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北部;越冬往南。于东南亚为罕见迁徙鸟。
分布状况:常见过境鸟及冬候鸟。亚种centralis迁徙时由中国西北及东北至东南部。sakhalina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东北;越冬在华南、东南沿海省份及长江以南主要河流两岸,也于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喜沿海及内陆泥滩,单独或成小群,常与其他涉禽混群。进食忙碌,取蹲姿。</P>
<>俗名: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05-03-07 22:35: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4: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腰杓鹬 Eurasian Curlew

<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10233618794.jpg" border=0><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5-1/2005110234818582.jpg" border=0>
<>鹳形目 &gt; 丘鹬科 &gt; 杓鹬属
<FONT size=-1>CICONIIFORMES &gt; Scolopacidae &gt; Numenius arquata</FONT></P>
<>描述:体大(55厘米)的杓鹬。嘴甚长而下弯;腰白,渐变成尾部色及褐色横纹。与大杓鹬区别在腰及尾较白,与中杓鹬区别在体型较大,头部无图纹,嘴相应较长。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青灰。
叫声:响亮而哀伤的升调哭腔cur-lew。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冬季南迁远及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时途经中国多数地区。数量不多,但冬季比大杓鹬常见。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岛、台湾及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定期候鸟。
习性:喜潮间带河口、河岸及沿海滩涂,常在近海处。多见单独活动,有时结小群或与其他种类混群。</P>
<>俗名:白腰鸲喽儿 大勺鹬 构捞 麻鹬</P><IMG src="http://www.bird-watch.org/UploadFile/2004-10/20041030124918850.jpg" border=0>腰部对比,《福州日报》杨婀娜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5-23 15:02 , Processed in 0.06437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