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内容参考台湾鸟友翁榮炫的总结资料,整理归纳而成:
简单地说湿地是一块潮湿的土地,包含定期与不定期淹没的地区,是水域与陆地的过度带,由于其含有丰盛的物质(有机、无机)及日照充足等因素,造就丰盛的生产量,提供各类生物生存,因此生物相较其它生态系丰盛,其中成群的水鸟最吸引人门的关注。
一个环境的良好与否,可由不同的现象窥知一二。其中较敏感的生物就为人门选定为监测环境的指标生物,鸟类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环境指标生物。因此,常说”今日鸟类﹐明日人类”,是人对待环境关系的一种省思。
鸟除了可作为环境指标生物外,其喜怒哀乐,生活上的种种也是表现在他的外形、行为上,藉由观察鸟类会更了解我们居住的环境,而观鸟也是开启探索大自然奥密的一把钥匙。
水鸟的羽色常常随着季节转变,而其大多是春秋过境或度冬的候鸟,因而不易在台湾能够完整地观看到从幼鸟、亚成鸟至成鸟的成长羽毛蜕换及冬夏羽的变换,因此,要能清楚辨识水鸟,除多看、多比较以及多参考,无快捷方式。
多看----每个月份都能勤跑湿地并随时将心得作记录,由观看及记录中会整理出候鸟出现及羽色的季节变化及利用的栖地的偏好(专一性程度),各类候鸟的习性就能解析出异同处。
多比较----把握各次观看鸟群的机会,先由认识的鸟种(或易辨识出的)为基准,比较所能看到的各种水鸟体型大小型态作区分,在细看相似种间羽色之异同处以及其习性之差异,今天能区分出A与B,下次区分出B与C,总整后再多次ABC间交互比较,最后就能将群鸟一一区分清楚。
多参考----有经验的老鸟是一部活字点,跟随老鸟一起观鸟更能快速学得如何辨识清楚,而多参阅各种图鉴之绘图或照片及说明,将有助于厘清各阶段羽色细微之变化,尤其幼鸟、亚成鸟及冬羽。
观鸟时除携带适宜的图鉴外,一本携带方便的记录簿是必须的,除能记录鸟种只数等基础数据外,记录当时的心得及疑问处,将有助您对于鸟类的知识的累积与环境的关怀。当一只鸟在查不出身份时,画下型体及标记各部特征,将有助于事后查阅对照图鉴时能明确辨识,达到解惑功用。
以下就个人观点对几类水鸟的辨识特点及习性整理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