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5|回复: 2

发现中国最大紫水鸡群 (转贴汕头阿康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9 17: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来源:<a href="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amp;ddd=354837&amp;id=354917">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amp;ddd=354837&amp;id=354917</a></p><p>是在我们本报发的,总编要突出是"本报记者"发现的"中国最大紫水鸡群",也就由他了(我原先定的是"饶平发现百年难遇紫水鸡群").呵呵!写得不好,请各位指正!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方面的,请帮忙纠正,谢谢!<br/>在此特别感谢陈承彦先生提供有关文献资料,谢谢!下面是我发的文章:<br/><br/>本报记者发现中国最大紫水鸡群<br/><br/>此发现已引起国内多名鸟类专家的热切关注,并给予较高的评价<br/>本报记者郑康华 文并摄影 <br/><br/>编者的话:最近,本报记者在潮汕东部饶平沿海的一处水域,发现了一群在国内极为罕见的珍禽紫水鸡。经记者多番调查,已初步查明这群紫水鸡的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的生境。从调查结果看,这群紫水鸡共有16只,且基本固定在同一片水域活动,是目前国内已知数量最多的紫水鸡种群。它的发现,为我国对这种在国内近于灭绝的珍稀鸟种进行生态研究和恢复性保护提供了难得的调查样本,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因而受到知名鸟类专家的热切关注。 <br/><br/>寻找黑脸琵鹭“引”出紫水鸡 <br/><br/>2005年1月22日,本报记者应香港观鸟会“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负责人余日东先生之邀,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球黑脸琵鹭同步调查。调查的地点是在汕头至饶平一带的沿海湿地。 <br/>当天早晨7点钟,记者从汕头出发,一路沿着海岸线自南往北调查。一直到了中午12点,仍一无所获。正感失望之际,记者发现在饶平沿海一处水域(出于保护的目的,具体地址不予公布),有成群的红嘴鸥和白鹭在觅食。于是决定先去那里转转,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br/>就在停车的时候,河边的水浮莲里突然飞起一只不知名的大鸟,转眼就不见了。瞬间的感觉有些像黑水鸡,但块头明显要比黑水鸡大,体羽颜色也没有黑水鸡那样黑,而是紫蓝色。难道是紫水鸡!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兴奋之余,记者赶紧拿起望远镜,在河边的水浮莲里四处搜索。但观察了二十多分钟,上百亩的水浮莲里,却连一点动静都没有。虽然如此,记者还是决定再守下去。 <br/>工夫不负有心人。半个多钟头后,伴随着一阵清脆响亮的“咯咯咯咯”声,水浮莲里飞起了两只刚才见到的鸟。在短距离的追逐之后,它们又落在了水浮莲上。这一次它们没有立即隐身,这就给了记者一次仔细观察的机会:鸟的头上是鲜红鲜红的额甲,粗而大的嘴也红得耀眼;胸前是很亮的浅青绿色,全身其他部位多为紫蓝色或蓝绿色,还有一对红色的长腿。走路时尾巴一翘,就露出了白色的尾下覆羽。真的是紫水鸡!和记者在鸟类图鉴看到的完全一样!虽然刚才已估计是它,但真正确认之后,记者还是感到挺突然,内心一阵激动。毕竟,在国内要找到紫水鸡,其实比找黑脸琵鹭还难!而就在此前数周,记者在网上就一个关于紫水鸡的帖子与鸟友交流时,还在感叹多年来一直没在潮汕找到它呢! <br/>于是,记者用略微发抖的手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拍下了第一张紫水鸡的照片。此后的一个多钟头里,伴随着记者连串的快门声,一只只紫水鸡的漂亮身姿频频被记者收入镜头。因有调查任务在身,记者不敢耽搁太久,当天下午两点半左右便离开了那片水域,继续到海边湿地去寻找黑脸琵鹭…… <br/>在此后的两个月里,记者先后5次利用双休日去探访紫水鸡。除了继续拍摄它们之外,也作一些调查的工作,观察并记录下紫水鸡的各种生活习性,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对它们生存的影响。最终确认这群紫水鸡共有16只,而那片有着大面积水浮莲的水域,就是这群紫水鸡的栖息地,是它们在水上的“家”。<br/><br/>为中国紫水鸡“正名” <br/><br/>紫水鸡属于鹤形目秧鸡科,在全世界的分布范围很广。根据我国鸟类学家、安徽大学教授王岐山与台湾颜重威教授合著的《中国的鹤、秧鸡和鸨》一书的介绍,紫水鸡在全世界共有13个亚种,其中中国有两个,即南亚和东南亚亚种。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的紫水鸡被归入南亚亚种,分布在广东、福建的为东南亚亚种。1868年英国人Swinhoe在厦门首次发现了紫水鸡,其后是Mell在广东市场上看到紫水鸡的活鸟。在此后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里,国内(此处是否应改为东南沿海或闽粤两地,请诸君指正!----汕头阿康)再也没有出现过紫水鸡的正式记录。直至1962年10月,在福州郊区人们才重新采到一只雄鸟,标本存放在福建省博物馆。其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唐兆和等在福建长乐又发现了4只,并采到2只,其中一只做成标本存放在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无独有偶,1997年12月27日,高育仁等在广东海丰大湖也发现了3只紫水鸡,从而证实了一百多年前Swinhoe和Mell分别在厦门和广东记录紫水鸡的事实是正确的。 <br/>刚刚故去的高育仁先生系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他与助手当年在海丰发现紫水鸡一事,曾轰动一时,被报章广为刊载。据说后来高育仁在海丰发现的紫水鸡共有9只。而记者此次发现的紫水鸡群,在数量上要大于海丰的种群,且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也相对稳定,从而更有力地证实了闽粤两地的紫水鸡并不是迷鸟或逃逸鸟,而是当地稀有的留鸟,为中国的紫水鸡“正”了名。 <br/><br/>鸟类专家热议紫水鸡 <br/><br/>最早得知本报记者发现紫水鸡种群消息的是亚洲鸟类专家、日本野鸟会的陈承彦先生。陈承彦先生是香港人,负责过《亚洲鸟类红皮书》、《亚洲重点鸟区》、《缅甸湿地目录》、《东南亚湿地管理指引》等书籍的编写,是国际鸟类学界有影响的专家。他自记者发现紫水鸡后便多次在网上与记者交流,热情为记者释疑解惑,还专门到日本东京国立图书馆帮记者查找文献资料。 <br/>对本报记者的发现,陈先生认为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同时他认为,这群紫水鸡应该是中国以往紫水鸡的一个孑留群体,也可能是最稳定的群体。保护住它们,就有机会恢复在中国的紫水鸡种群。因为个体比较多也对研究它们的习性有利。 <br/>北京师范大学鸟类专家赵欣如先生也认为记者的发现很有价值,可以为研究紫水鸡这一罕见鸟种提供难得的机会。 <br/>从陈承彦先生口中得知这一消息的中国鸟类学会鹤类与水鸟专家组组长、安徽大学教授王岐山先生,在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时,更是一连用了两个“非常”来表达他的兴奋心情:“非常有价值,非常值得研究和保护”,王岐山教授毫不掩饰他对紫水鸡的“钟爱”。对紫水鸡目前在国内还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会给紫水鸡的保护工作带来不利因素这一问题,王教授认为,在国内,紫水鸡的数量极其稀少,且分布范围很小,如不好好加以特别保护,就很有可能遭到灭绝。所以他对记者提出的提高紫水鸡在国内的保护等级,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的建议表示完全赞同,也认为这一建议存在实现的可能性。同时他也提议,在紫水鸡尚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情况下,作为有这种鸟分布的省份,完全可以先在省里把它定为重点保护动物去实施保护。令人欣慰的是,广东在这方面已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早在2001年7月,就把紫水鸡列入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了。<br/>图一;紫水鸡色彩艳丽.极具观赏性,是国内最罕见的鸟种之一.</p><p><img src="http://www.wwfchina.org/bbs/upload1/1111843342_shantou-zhengkanghua-zishuiji-4.jpg" alt=""/></p>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7: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p><p>本地周边应该会有的,应该会有。</p><p>查查它的生境,各位鸟友多留意。</p><p>遇到线索,不必声张,请直接报告WWF 。</p>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22: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紫水鸡生境图

<img src="http://www.wwfchina.org/bbs/upload2/1143595939.jpg" al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5-6 19:24 , Processed in 0.1139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