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4|回复: 3

[转贴]我们谈《迁徙的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6 17: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04年2月29日 地点:杭州翠苑电影大世界



2004年2月29日,绿色浙江协会组织一些会员和多年来支持协会工作的团省委机关、省市环保局机关的同志们观看了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迁徙的鸟》。关于《迁徙的鸟》影片,我们不再多作介绍,这里是影片结束后,大家交流的一些内容摘录。如下。(主:主持人浙江电台旅游之声 许诺)



主:今天的影片评析会采用一个自由交流的方式,如果你有话要说的话,请举手示意我,我欢迎你上来和我坐在一块,我们大家来促膝长谈。

那我们现场也有很多重量级的人物,我想首先请的第一位也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个长者,他的年纪可能在我们这里是最大的,我们来有请七旬老人潘宏耕。(掌声)

我们今天还有另外的一个人物,他对于鸟类是非常熟悉的,我们有请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鸟类学博士陈水华先生。

陈博士,我想问一下,你研究鸟类多长时间了?

陈:很难定义“研究”这个词,因为对鸟类感兴趣是比较久了,十几年了,真正的研究可能也就七、八年吧。

主:七、八年,那你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您知道这部片子背后的故事吗?

陈:应该知道一些,因为第一次那个导演观众见面会的时候我也参加了。

主:那您给我们这些朋友介绍一下好吗?

陈:那次可能参加过的一些媒体和朋友可能都了解了,好多新闻媒体也报道了,那次我也谈了好多我的观点和看法,因为有跟导演面对面的机会,而且我也看到一些拍摄花絮之类的镜头,我也知道有些是怎么拍的,还有刚才我跟我那位朋友就是坐在后面的那个祝先生,他是搞动物摄影的,喜欢拍鸟类,我这是应该是第三次看这部片子了,第一次是在家里看DVD。第二次是上次导演见面会之前看的一个片子,这次是第三次。第一次因为是在家里看的,感觉不是特别清晰,感觉是比较震惊。第二次在电影院看的时候确实是比较震惊的,今天因为我跟这位朋友祝先生一起来看,带一种挑毛病的看法来看这部电影。

主:挑毛病?

陈:因为以前的话确实是觉得太震惊了,觉得不可思议,那么觉得它太完美,这之后呢我们就是想它肯定有毛病,包括我们的祝先生他对这部片子也有些想法,等下他也可以谈谈,他觉得这部片子还是有好多毛病的。

主:好了,我们的陈水华博士一分钟当中提到了3次祝先生,所以呢我们就来有请这个神秘人物搞鸟类摄影的祝成周先生。请问,您拍了多少关于一些鸟类的图片和摄影?

祝:大概底片有一万多张,摄像有一百多个小时。

主:当初为什么会吸引来拍这些东西,因为好多的人如果想出名或者说赚到更多的钱的话,他可以去拍美女,拍人体模特,或者说来拍名人,你为什么会来拍这些东西?

祝:几个原因吧。第一,最开始应该是追求摄影的极致,应该拍鸟类就是摄影的极致。因为拍鸟类是最难拍的,它那么小而且会飞,你能把它拍成功或者什么都拍不成功,从这个开始,然后再开始关注生态,然后觉得可爱,越来越喜爱,有六、七年了吧。

主:拍了六、七年了?非常难得啊。刚才我听说你跟陈博士两人在交流给这部影片挑刺,那从您的专业角度来说,您挑了多少刺了?

主:第一个请上台的人居然就提出了对这部片子的否定意见。

祝:我解释一下。因为这样,作为普通观众的话是没有必要去挑它的刺的,我们之所以挑这部片子的刺因为这部片子和纯纪录片还是不一样,它就是一部带有导演性质的片子,所以导演成分是很大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他就是拍给普通观众看。因为它有很多模糊的东西,还有很多的导演成份,但是给你的感觉它是纯纪录的。但是作为普通观众来说的话,你只要认可你所感觉到的直观效果就行了,这也是他想达到的,但是从拍摄的因素,从其他方面来看的话,可能有些搞摄影的就不是完全认同。

主:就是觉得如果画面拍的太漂亮,可能人为的痕迹就重一点?

祝:刚才我和陈博士在一起,数数是有七群半的鸟是人工饲养的。

主:人工饲养的?

祝:起码有80%以上的镜头是人工饲养的鸟表演。

主:这个好像是我们当初没有想到的。因为从许诺现在手边的资料,据说我们这部耗资4000多万美元制作的大片,为了拍摄这部影片,雅克·贝汉先生呢是整天跟鸟生活在一块,身上插满了羽毛,估计是这样子。(笑声)然后拍摄了460多公里长的胶片,用了17个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和一个考察队,平均有每天600人为影片在工作,所以你在跟我们说现在这部影片带有太多人工的痕迹,台下的观众信吗?你们还真容易被打动。为什么?

祝:很清楚啊,你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完全没错,但你没有说下去,我养了七群多鸟甚至八群鸟,然后让这些鸟为我表演,我把这群鸟带到军舰上、大峡谷、冰川上,让他们飞翔,然后我来拍。你看到很多从空中往下拍的,哪只野鸟会让你这么拍?他说把自己变成鸟,实际上倒过来是把这些鸟变成家禽。这点是我很反对的事情。就是我关心的一句话这些鸟现在怎么样了。不敢想象它被吃了,但是它绝对不是野鸟。这些鸟已经完了。就是说它已经被孵出来开始,因为我知道这种拍摄方式,他是要从蛋孵出来,然后它会认那架飞机做爸爸,会跟着飞机拍,才有可能贴得这么近的从各种角度拍摄这些鸟。那么这些鸟是已经被驯化的,它已经不懂得迁徙、捕食,任何都不懂了。等它长大以后怎么办?等你片子拍完以后这群鸟干什么呢?就养着玩了。

美国国鸟海雕,要是从1782年6月20日算起有200多年时间了,鸟类对人类的启发是了不起的。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就是从鸟身上得到启发的。燕子也很了不起,它一个夏天要吃50-100万蚊子、苍蝇、夏虫等,是灭虫的大王。我对鸟是非常崇拜的。

主:潘老应该和陈博士交流一下,因为他毕竟是鸟类专家,关于专业和业余之间可能还会有一点距离。

陈:我跟潘老已经交流了若干次,是老熟人了。我们都是“绿色浙江”的,而且都是搞鸟类研究的。听了刚才的女观众的讲话,我想补充一点。我们坐在这里的3个都是对鸟类抱有非常大热情和爱好的,虽然在某些观点上不完全一致。潘老是一个热情、爱好鸟类的代表,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讲对他都是肯定的。祝先生是从导演的拍摄理念上提出他的观点。对我来说,第一次参加与导演见面会,与导演的交流是比较多的,包括在当时发布会上、私下进行交流。其实我对他拍这部片子是赞不绝口的,也向他表示了致敬。但之所以开始在这里提出一点疑问,包括把祝先生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是想让大家冷静一下,因为每个人看了这部片子肯定都是震惊、满腔热情,无以表述。那么在这背后我们还是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对鸟类的问题毫无疑义,有不同意见是很难得的。

女:我很反对专业的评论。我觉得导演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我们有震撼力,我们是观众,他要达到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很多东西但是两面的,我觉得有时候牺牲一部分东西,但他能换来更好更多的东西,还是可以接受的。

陈:你的观点我完全赞同,其实我完全站在你的角度,因为我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我是第二次讲这些话,之所以开始讲这话是不愿重复我第一次讲的话。我第一次对他倾注了大量的赞叹之词,事实上他已经达到了他所要的效果。所以我说他为鸟类和人类都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部片子是拍给普通观众看的,不是拍给挑刺的人看的,但挑刺的人还存在。

女:你的观点我可以接受,但为了普及必需要付出一点代价。

顾:因为今天环保协会邀请我们来是利用一次看大片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作为专业人士,来进行评议大片是不是对象和场合错了?我是杭州铁路一小的副校长。看了这部电影,已经唤醒了我的良知,保护自然环境、鸟类等动物的心情更加急切,甚至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马上决定回去最后带我的学生来看这部大片。

主:刚才我听说有位市民,他为这部影片写了一首诗。这位市民在吗?请他为我们念一下。

女:《幽咽》,从鸟的角度来述说自身的悲苦。青山绿水自此别,父母兄弟空牵念,鹰鹫掌下始惊魂,罗网复至巨口贪。咫尺青天不可得,前扑后颠莽求生。翠羽凋残血污面,声嘶力竭仰天泣。恨语声声谁曾别,怒焰簇簇何人解!殿前祈福多男女,乞丐碗中挥潇洒,时点吾辈餐盘中,煎炖爆炒样样绝。绝尽生灵浑不觉,咬牙切齿口生香。香韵未绝意未尽,一步三顾频回首,富贵长求竟何为,林壑悲风空徘徊。

主:好,非常好,这个诗不仅是要用心来写,并且要用心来读。你写这首诗花了多少时间?

女:我是以前写的,以前在菜场里看到有人卖鸟,我觉得鸟生存相当不容易,因为鸟在自然界本身就有很多天敌,在它的迁徙过程中又要遇到暴风雨、冰雪什么的,在它的生存环境中有天敌,有猛兽,生存已经相当艰难了,我们人有法制等保护,相当安全,而鸟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在它千心万苦保护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伤害它,不象他的天敌,尽管残酷,但是为了生存没办法,但是我们有那么多食物可以生存,可以自给自足,为什么一定要贪图口福去杀害他们呢?有些人长求富贵,但是富贵长求,点一些野生动物来增加自己的富贵,显示自己的身份,我认为这更加残酷。

主:好,这位。介绍一下自己。

吕:我叫吕新阳,从事出版策划。

我想从侧面来谈三点。第一点,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90分钟的影片是雅克·贝汉摄制组从他们4年的时间里拍摄的450公里的胶片中精选出来的,法国艺术家这种献身的精神,有时为了等待一个精彩镜头的出现他等2个月,他们这种认真的态度最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因为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做事情太随便,所以我们产品的质量总是上不去,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对法国企业界人士热衷于赞助文化事业,表示非常的敬佩。雅克·贝汉他是不善于与人打交道谈钱的问题的,没有法国那么多企业家热衷于资助这件事情的话,是不可能完成拍摄任务的。希望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多资助这种高雅的艺术,不要老是搞一些什么流行的……因为艺术这个东西是很花钱的。如果没有企业界的资助,那我们的水平是不可能上去的。第三点,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国民的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就是这部电影一在法国演出马上3个星期之内就有250万人去看,而且在欧美跟日本都是轰动啊,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强对国民的艺术教育,我一向不赞成单独的来看环境教育的问题,我觉得环境教育应该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如果说你自己心里面没有对这种美的欣赏,如果说你真的不是发自肺腑的从内心里对这种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美,真心赞叹的话,你是不可能真的去爱护自然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加强艺术教育,另外我觉得光有艺术修养还是不够的,你还应该有一种信仰,否则的话,你就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吃。

主:你放心好了,现在有禽流感。

吕:那不见得,仍然是什么都敢吃。另外还有一点我要说的就是这部影片1月11日雅克·贝汉来杭州,我觉得我们浙江的文化界和新闻界宣传力度不够。这个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说包括我们的领导吧,对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有点盲目。虽然说杭州的文化建设在硬件上这些年有所进步,我觉得我们媒体的工作还是做的不太好。公众场合老是放一些乱七八糟的音乐,现在不是说是通俗的问题,低俗的问题,甚至是恶俗。好多人老是处在这种环境里他的心里已经麻木了。所以我建议,我希望家长带着你们的孩子来看,校长们带着你们的学生来看,还有更重要的,我觉得浙江的各部门领导应该来看一下,接受一下教育。我的讲话完了。

主:我们有请这位朋友。

徐:我是杭州市市民老徐同志。一不是摄影专家,不懂摄影;二是我没养过鸟类。今天和在坐的同志们和小朋友们第一次谈环保大片,说些无知的话,我不同意刚才有位专家教授的话。

这部片子有客观,有主观,如果说这部片子都是主观的豢养动物,饲养棚内的摄影,我看我们这些在坐的观众再无知也不会接受。大量的客观的实景——这是他的基础,根据我的生活常识,我是这样推测的。下面讲一段理论,当一个摄影家的镜头对准某一个摄影对象的时候,就是从选景的题材开始你的主观已经投入进去了,且不要说下边还有你的构图,还有你的色彩,还有你的光的运用。

而且现代摄影技术还有后边大量的摄影电脑制作,还有你显象的威力成柯达公司的技术痕迹,你能纯客观的记录摄影吗?我不知道怎么拍得出来。你那上万张的或者更多的鸟类的客观性很强的记录的影片,没有一张没有这位先生你的主观的投入吗?这是我的一点猜测。这部记录大片选材非常开阔、非常丰富。宏观上,从时间上、空间上他有一个非常丰厚的广度。让我看了以后内心激动,电影制作、摄像、音乐、音响,一直到简介,多么好、多么动人啊。我就说一个“简洁”,看看这部片子的片头有没有那么罗嗦的片头,结尾有没有那么罗嗦的结尾。简洁就是这部片子很大的动人之处。至于他的优美啊很多东西我就不说了。他的主观我刚才发言已经定了这部大片里有强烈的主观倾向,主观人文色彩,他希望他的观众理解爱护鸟类,热爱鸟类,爱护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一方面要飞向月球、飞向土星,同时我们还要珍惜热爱脚下的地球。

这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家园,像这样一种人文的主观倾向我个人是理解和尊重的。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我以前就不知道,我们省里这些专家们给我这个机会,我就不知道这个片子,是一个环保盲,我比在坐的同志们有很大差距。

主:但您说得非常好,真的。

徐:我是第一次,我是环保盲,怎么样让更多的人更早的看到这部影片确实是值得我们考虑的,说的不对。谢谢!

主:谢谢老徐同志,您虽然普通,但话却非常惊人。

童:这样,专家基本的已经都说了,我也是搞小学教育的——南肖埠小学的,在这儿我只想代表我们基层的搞小学教育的工作者。专家有众多专家,向专家发出一点我们的心声。作为影片自然有他的欣赏性、经济性,那么从这部影片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教育性,今天我们来看这部片子的话更多的恐怕也是关注于这个教育性,更多的希望我们中国包括我们所有的学生今后能够看到更多这样好的影片。那么在这儿我们所要发出的心声是什么呢?那就是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美的欣赏,恐怕看到最后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沟通,恐怕到了最后的话也就是说鸟已经不鸟了。我们坐在这儿的人也不是人,已经是一种生命的融合了。所以当枪声响起的时候,我们下边的人都会惊呼,而当鹦鹉逃脱牢笼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会欢笑。所以从我们小学教育的角度来出发的话希望我们的专家,假如这部影片存在很多的主观因素、导演因素的话,那么希望我们的专家们今后能更多的拍出这种主观因素、人文因素融合在一起的好片。而且从儿童角度来说,我们常说教育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觉得现在的展览馆包括很多的记录片恐怕更多的是给我们晓之以理,但晓之以理而不动之以情那是很难融合到实践当中去的,所以不管这部片子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如何拍摄的,我们只知道一点,这部片子确实如很多观众所说的给我们以震撼是生命的震撼,能够促使我们投入到心目当中去。

主:谢谢,非常好。其实刚才我在和祝先生聊天的时候他就说到刚才吕新阳的那句话,他说其实吕新阳是没有看到更多中国人拍摄的东西,如果我们把中国的鸟、中国的自然界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可能还会说中国的鸟类保护的真好啊。

陈:我来讲一下我们身边有多少种鸟,这个我应该比较权威。我首先讲一下我们杭州有多少种鸟。杭州从历史记载到现在有200多种鸟,但现在我们一年来讲有将近170种鸟,我们这儿鸟不是少,但是这个作为专家,还是有点夸张,说走上十几米或者几天看不到鸟,其实你在杭州随便走10几分钟出去就能看到几十种鸟。关键我们中国缺少的是什么,不是缺少鸟,而是缺少发现鸟的心,这个热爱鸟的人太少,有心的人太少。

陈:我要说一点,在我小的时候,在我们那个村子里面那个麻雀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你现在的话你根本见不到的,甚至在我家前面的田里面能够看到野鸡,现在到哪里去了?所以我跟你讲你要客观的说话。

刚才这个李先生讲话的时候我非常赞同的,我觉得可能是存在误解。我的意思是什么呢。从总的环境来说鸟是少了,但是我们身边还是有非常多的鸟。关键是什么呢?我们要有慧眼去认识他。你认识他之后才能去保护他,才能去热爱他,我不知道在坐的对鸟发出观点的人你认识几种鸟。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去认鸟,在杭州我们组织了一个观鸟协会,他们对鸟有非常高的热情,就是你要认鸟了解鸟你才能保护鸟,热爱鸟。我讲的是什么宗旨呢,就是我们爱护鸟,今天好多在坐的我想我们还是要把话题从这个片子上引开,怎么去爱护鸟的问题。我觉得需要科学理性,这就是我一开始要给大家泼泼冷水的。实际上我对这部影片是赞不绝口,包括祝先生对这部影片还是赞不绝口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理性的去看待问题,保护鸟类不是靠热情,热情是需要的,我们需要科学的态度,比如说一个问题你把鸟类抓来放生,这是不科学的。在科学上是绝对反对的,比如说你对刚才祝先生也有一个观点喂食,对鸟类投食你觉得是热爱鸟类,但是是违背科学的,就是大家思考什么问题呢。我们热爱鸟类需要科学理性,当然也更需要热情,宣传教育可以唤起大家的热情,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科学理性的态度。怎么样去保护鸟类,爱护我们的鸟类。

女:对。我觉得这位馆长说得很好,讲到我们的心声里了。我觉得报纸的抬头他说中国鸟儿到哪里去了我觉得这是广义。他从广义上来讲就是说这些鸟儿是生态环境当中的鸟儿到哪里去了。就是到我们这些城市里卖鸟养鸟的这儿来了。很多的鸟儿人工喂养,那么到花鸟市场也看到很多鸟,那么我觉得这位馆长讲的很好,我们首先要认识鸟,这些鸟有哪些习性,从更多的更广泛的意义上去了解他。这样的话才能更加投入的去保护这些鸟儿。

主:谢谢。我们这位小学的校长真的是慷慨激昂的说了很多,不过最后我们还留15分钟给所有看过这部影片的志愿者还有绿色的观众。好,我们有请这位。

女:你好。我是杭州市一位很普通的居民,我看了这部影片以后让我感觉非常的唯美,但是这边在争论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我觉得作为环保爱好者的话,从我们自身做起,这是最重要的。那么我呢经常出去旅游,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你会看到很多人会随意的把自己的垃圾到处乱扔,你去看看杭州城里的山上,到处都是这种白色污染,让我很心痛。那么我们在这里唱高段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是看了这部影片以后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做到管好自己,管好自己身边的人。这就是对大自然最大的贡献。谢谢。

主:其实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坐的观众有哪一位没有吃过鸟。举手给我看看。只有一半。所以还是要考虑一下今后的问题。先从观好自己的嘴开始。还有这位。

何:我先说一下吧,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浙江大学绿之源协会的副会长,我姓何。那么刚才听了大家那么多发言,还没有大学生发过言,所以我代表我们大学生说一下我们看了这部影片后的感受。我们今天是怀着期待的心情过来,因为在没看之前对这部影片有一些听说,听说拍的非常好,那么刚才听了大家那么多意见以后,我觉得好象大家的矛头都对准了搞摄影的祝先生,我想说一些比较客观的话,实现今天我们看了这部影片以后,我觉得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然后在给我这种震撼之后,我觉得刚才这位祝先生也说得很对,就是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雅克·贝汉先生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呢?我认为他拍这部影片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要在拍下一部。为什么呢?那我们暂且不论他是不是养了很多的鸟,然后让鸟儿表演给我们看,让我们来感受这部影片。我觉得如果就算这样,那我们从目前的局部利益来说,或许大家认为祝先生说的带了许多的主观色彩,但是我想说的是就算是这样,从长远的来说,我们如果能通过这部影片唤起全人类对保护鸟儿的这种意识,保护自然的这种认识,那么我们以后也就不用再看这样的影片了。雅克·贝汉先生也就不用这么辛苦花4000多万耗资这么巨大来拍这部影片,我想我们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应该用这4000多万美元更多的来为鸟儿建造更好的家园,来让我们人类是生活得更好。也不用费很多的心思再探找什么月球、火星啊,我想这样不仅是为自然造福,为鸟儿造福,更多是为人类造福。谢谢大家。

主:好,非常好。我们的教授——潘老。

潘:我再讲一个,让事实说话。原来杭州的花鸟市场只有一个,就是在平海街。现在有几个?7个!生活水平提高了。怎么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养鸟多了。这个水平不要提高,要降低,最好再降低。要鸟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么鸟在笼子里,他有什么味道,浙江电视台有一个叫李勇的问我,鸟在笼子里挺高兴的,我说他在抗议。他在抗议,他在发牢骚。他说我要出去,你们不给我出去。现在建花鸟市场是很不好的,我在欧洲住了几个月,跑了许多国家,他们那里有花木市场,是花木而不是花鸟,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应该谈到环境污染。我们没有想一想我们精神上的污染。那么刚才有同志讲了这个艺术,这个艺术要几年工夫才会变艺术,那么现在的艺术…

男: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我是搞法律工作的,不知道在坐有没有同行。顺便说一句我是今天这个影片参考拿到最后一张票的人,当时我在上班的时候看到《钱江晚报》上面有刊登这个消息,我马上就赶到环保协会,他们告诉我是最后一张票。我觉得非常幸运,同时为什么我从事法律工作而来参加环保的东西呢。我得首先我是来自于农村,跟上面那位小姐是老乡,来自于温州,温州一个偏僻的山村里面,所以从小对环境的变化有比较深的感触,因为小时侯我们那个地方山清水秀,记得小时侯还可以看见金钱豹,鸟语花香。

主:现在呢,到哪儿去了?

男:没了,可能到书上去了,到图片上去了。

主:恩,到温州人的肚子里去了。(笑声)

男:所以刚才您问没有吃过鸟的人举手,我不敢举手,为什么呢?小时侯像我们这样农村的孩子我想没有几个没吃过的。

主:那时候是没有这种意识还是纯粹为了填饱饥饿的肚子?

男:应该说是没有这种意识,因为我想现在的话我想再看到鸟,不只是想吃,就是想看看,听听他的声音,看看他飞翔的身影,都觉得非常非常的难,所以我想今天我也能看到影片我也非常非常,说震惊是跟大家的同感,同时我想从我工作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我们中国对这方面的立法是不是从一个理性的角度,从热情上固然需要大家宣传,我想从理性上,立法时是不是要注意让大家建一个良性的法

主: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从你本身的专业角度来说,鸟类应该立法,对不对?

男:对。我想有些东西你固然道德可以谴责,但是如果你缺少法律制裁的话,我想有时候他的东西就比较空,这是我的感想。当然今天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想从我像刚才那位女士说的一样,首先从我自己做起。

宋:我先说一句。看这部片子,我认为人文教育是第一,他首先出现两个字,大都没看清楚还是不知道,没想到,就是“承诺”。这个是一个做人道理的承诺,特别是对小学生,这些老师都比较多。就是候鸟,他为什么从冬天到春天,又从春天到冬天,从南极飞到北极,又从北极飞到南极,两个字概括了一切,就是承诺。就是做人道德的承诺。然后他里边所反应的第二件事就是,包括我们这两位老师讲的艺术的氛围,他实际上图片上也几个镜头表示了,特别是两只鸟在场景表现的时候,一张图片没有把他框住了看,就是一个音乐符号一样,就是两个钢琴在弹,两只手只一样的,这实际上非常的艺术。生态各方面都是很强烈的表示了,我刚才就在很惊讶,我说这个图片要是拍下来画一张画,那是取冷的,这是没人可以比的。那么这个人文教育就是艺术,与承诺、人文都贯穿在一起了,我讲不清楚,反正我的观念是这样看问题的。还有一个是环保艺术,大范围全部都到位了,因为中国人多,需要这样的宣传,我们的大老板一天到晚就造那个高楼大厦,而高楼大厦发出来的污水、医院的污水、废气和水处理国际商业都没有一个环境标准,而我是搞河道治理,你们来自温州的两位先生,你们温州鹿城区第一条1500公里的河道是我要去施工的。

在去年11月1日就在黄龙洞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就是河道治理,所以我是杭州绿岛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主:恩,好。我觉得今天在坐的好象都会有自己的一些表白。来,这位,我们再加快一下速度。

男:好的。就一句话,呼吁大家来支援教育,补充说明一点,为什么用支援这个词。第一,教育现在尽管外面传的比较富,大家还是比较穷,希望大家经济上稍微考虑一下。第二,欢迎各位专家能够到我们小学来指导我们学生,因为这是未来保护我们环境的生力军,那么指导我们学生更多的来投入这环境教育。比方说,像这位祝专家就可以指导我们。

主:祝专家不是猪专家,好不好。(笑声)

男:我的意思是祝专家,没错。祝专家能够欢迎你到我们学校来指导我们学生进行动物、生物的摄影,这样的话能够使他通过镜头更近的与生命进行沟通。我想这是摄影家大家都有的同感吧。

主:你这句话还真长啊。

男:第三,希望许诺跟所有的宣传界人士也能够经常光临我们学校也不单光临我们学校,光临我们教育界,能够引导我们孩子利用你们的明星效应引导我们的孩子做好环保工作。希望许诺在此也能够做个许诺。

主:好,谢谢。(掌声)都怪我妈,叫什么名不好啊,真是。不过我觉得刚才他倒可以跟这位女士,刚才说了很长时间,那他赚的钱投资你们,然后你们再拿这笔钱请专家过去,多好啊。



女:我是中学的老师,我觉得今天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听到了祝先生的一番话。因为来之前我们学校通过广播站、电视台已经介绍过这个《迁徙的鸟》。我觉得环境保护是要从孩子做起,那么孩子基本上都在学校,我们老师有很大的责任。那么前面我们已经看到网上的消息,看到很多媒体的介绍,所以我们提前已经做了许多的介绍,但是因为请学生到电影院来看也是比较麻烦,所以只是做了一些介绍,要在电视台播放这个栏目。像我们学校的话,我是杭十中的,我们学校的优秀学生的奖品原先就是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年卡。我们很注重环境的教育。我今天想说的就是确实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理性来进行环境的保护,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尤其我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尤其需要泼一些冷水。像刚才祝先生说的呢,我一开始听了也很反感,为什么说最大的收获是这个呢,因为其他的所有的消息我觉得我都已经从很正常的渠道我都得到了,但是祝先生的这一番话可能媒体也不会出现,但是今天我得到这个收获,当然我不会到学生面前说这部电影怎么怎么,其实是怎么样的,我不会去说,我今天更加会有良知去投入到环境教育当中去,那么我想以后在我们学校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当中我想师生都能够共同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谢谢

主:好。有这样的老师真是学生的幸福(掌声)我们后面那位

男:我先做自我介绍。我是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从我专业角度来说保护环境是义不容辞,同时我也是那个“绿泥人”环境新闻记者团的记者,就是专门负责报道所有在杭高校的,还有杭州发生的关于环保方面的,看了今天这部电影,我感觉在我们肩上,作为记者还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看到这么多热心的人士来关心我们的环境我想我们今后的工作也许会开展的更好。谢谢

主:好,非常感谢大家。其实我们看了这部影片,很多人觉得鸟类的目的,他们的愿望就是生存,但是我希望看了《迁徙的鸟》,所有人的愿望就是如何跟鸟类更好的共存,我许诺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的承诺到我们手里拿着谷物的时候,丹顶鹤会来啄我们手上的食。谢谢大家!(掌声)


作者:
来源: 绿色浙江
发表于 2006-1-6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藏强,先顶。</P>
发表于 2006-1-7 02: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看了这篇帖子,对《鸟的迁徙》有了更深的领悟。
发表于 2006-1-9 23: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班间隙,抽空完整看过本贴。</P><>感觉:</P><>1 参与座谈人群有职业代表性、从谈话内容看素质颇高,生活在西子湖畔的人们是幸福的;</P><>2 环境教育应该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5-8 02:33 , Processed in 0.0738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