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22 18: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水鸟资料
云南水鸟主要类群包括了在中国有分布的几乎所有涉禽和游禽大目,如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等.另外,因为有些鸟类,如鹮,白肩雕,白尾海鲷,翠鸟,河乌,燕尾,白顶西鸲,红尾水鸲等,在云南各地居留时特别依赖某种类型的水域环境,另有一些鸟类如各种鹡鸰,在云南各地居留时主要依赖水域或周边环境,所以在下面的介绍中也笼统的将其放入水鸟范畴.所以在此的水鸟概念更确切的应该称为"湿地生境分布鸟类".全省分布12目23科184种.
自1980年后迄今的研究工作比较直接地推动了滇西北、东北的四片国际重要湿地的评定,也推动了会泽大桥等以保护黑颈鹤为主的保护区的建立。但是,滇中及滇南的大片湿地,却成为一片认识上的空白,这不能不说跟长期以来地区水鸟研究工作中对象的局限性有关系。除了黑颈鹤外,云南还有什么?
事实上,从更广一些的视野上可以看到,云南虽然是一个内陆省份,但是从滇中沿东南向到太平洋最近只有八百公里距离,从滇西沿西南向到印度洋也只有差不多这么远的距离。这对于很多水禽候鸟来说,只是一两天的路程,所以很多南北迁徙的候鸟选择从云南过境,这些水鸟的迁徙路线事实上覆盖了几乎所有滇中和滇南的湿地,滇北仅仅是大多数途经云南的水鸟在云南境内的第一站。
另外,在越南的红河三角洲,事实上已经建立了一片湿地保护区,即越南的春水国家公园,也是一片国际重要湿地,而这个湿地上栖息的很多候鸟,事实上是从云南沿红河河谷南下或者北上的。这条路线的北端也有国际重要湿地,南端也有国际重要湿地,唯独中段那些对很多候鸟而言十分关键的停歇点未被纳入视野或者进行格外保护管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对大范围迁飞的鸟类来说,迁徙路线或者网络中这种缺憾也多,其将来的命运可能就越危险。
一.云南湿地生境概况
要对从滇北进入,穿越几乎整个云南的水鸟迁徙通道有一个了解,要先对云南的湿地分布格局有一个了解。
云南湿地分布广而散,单块湿地一般面积都不大,大面积的水域主要集中在滇中和滇东南,红河以东一带。因为河流一般在高山纵谷间流淌,所以周围滩地面积有限,一般情况下较少水鸟会在大河边停留栖息,但是很多水鸟会沿大河河谷迁飞——比如红河河谷就是一条很重要的水鸟迁飞通道。坝区积水低地在最近五十年已经基本被开垦殆尽,也只为水鸟提供了一小部分生境。
所以河流、坝区低地都不作特别介绍,只对湖泊和较少被专门介绍的森林沼泽做较为详细的介绍。
1.湖泊
云南处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的东北缘,地质活动活跃,断层陷落时间在地质史上频频发生,又由于大部降雨丰沛,遂有很多湖泊形成于此,由于断陷后继发的堆积等事件,在逐渐被填平鹤封闭的过程中,湖盆发育出不同类型.
a,年轻湖盆
以抚仙湖为代表.新近形成的年轻湖盆,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水质清澈水深而冷,湖岸陡峭.虽然这类湖泊当下不能直接为候鸟提供太多资源,这类湖泊却是鱼类演化的热点温床,在其中演化出来的鱼类多样性,必然会在后世湖盆逐步被淤积,湖泊变浅的过程中惠及鸟类等多种生物。在此类湖泊中,虽然很少有鸟类将此作为固定栖息地,仍偶有鸥类停留.
b.中期湖盆
周边淤积到一定程度,但仍属于盛年的中期湖盆--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各半,有广阔的敞开水域,湖岸平缓.这类湖泊能为各种鸟类提供多样生境,几乎所有水鸟科目都能在这类湖泊中找到.虽然历经围湖造田、严重污染等劫难,失却了成群的灰鹤、大雁和白琵鹭,但滇池今天仍然是大批候鸟飞越万里关山、辛劳南来的理由。在此度冬的两万余羽各种鸥类,加上近万余的鸭类,以及各种鸻鹬、鹭类、秧鸡类,使滇池在冬天成为一处异常热闹的地方。大量的水鸟也吸引来一些大型猛禽,滇池可能是一些乌雕南下途中的一处停歇地,也有少量乌雕会在此越冬;近年连白尾海雕也偶有出现。
这种湖泊在原始状态下的情况其实类似于长江中下游湖盆,在雨季是广袤的水面,平坦而淤泥深厚的浅水湖底上发育着很厚的植被。在旱季时水渐渐退去,不断露出的滩涂成为各种涉禽青睐的觅食场所。蒙自坝子里面螃蟹极多,当是大水横流时代的孑遗,可以想象这样的沼泽应该也曾经是勺鹬这类涉禽的觅食场所。
c.晚期湖盆
大片被淤积,敞水面积较小,周边有大量长草湿地,多已被开垦,水源几乎全部为地表径流.需要在大水面栖息的候鸟,如大型鸥类较少,但雁类和鹤类很多,且夏季繁殖鸟种繁多,各种鸻鹬过境停留或越冬主要依靠这种湖盆.
红河州的古老湖盆,也曾经是大雁和鹤在中国大陆上最南端的越冬地,珠江和红河的分水岭,才是名副其实的“雁荡山”。但是由于近代有越来越多的冬水田被该种小春作物、烟草和甘蔗,雁和鹤看来很难再度大规模出现在这样的土地上了。
需要在大水面栖息的候鸟,如大型鸥类较少,但雁类和鹤类很多,且夏季繁殖鸟种繁多,各种鸻鹬过境停留或越冬主要依靠这种湖盆.个开蒙三海各个湖泊的水文环境都很不同,因此三个海子里面的鸟类组成也不尽相同。
d.趋于消亡的湖盆
只能季节性积水,极浅,几乎完全靠雨水补给.是猛禽,鹤等鸟类过境的停歇地,缺乏敞水,深水鸟钟.
这样的湖盆维持的候鸟种类与前两类相比略显单薄,在滇北的一般的情况就是越冬鸟以赤麻鸭、斑头雁、黑颈鹤等为主,其他水禽大多选择这样的地点作为停歇中转站。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例外是纳帕海,由于地理位置处在云南三条候鸟迁徙路线之西线顶部,近年又被人为的提高了水位并引入鲫鱼,现在在纳帕海越冬的鸟类种类较多。而且在11月到12月期间,很多白尾海雕和黑鹳在纳帕海做短期停留,捕食因水位下降而暴露行踪的鲫鱼,为下一段的迁徙补充能量。
云南的湖盆一般都是人烟密集的城镇成长起来的根基。而密集的人类活动一般都会加剧湖盆的淤积过程,使湖盆水面经受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以上就是滇中、南以及滇东的盆地简况一览。请大家注意,大多数盆地都是湖盆,而几乎每一个湖边都有一个云南著名的城镇。这样的湖盆大多集中在昆明以南和以东的滇中,滇东南地区,简况如下
盆地名称 盆地面积(平房千米) 海拔(米) 盆地内的湖泊 备注
昆明坝 1070 滇池 面积包括滇池水域面积
路南坝 112 1600-1700
宜良坝 153 1510-1600 南盘江蜿蜒而过
曲靖坝 436 1862-1833 交河海子 围垦消失残余小片湿地
松林坝 100 1935
宜威坝 246 1961 大海子
宜良坝 772 1834 嘉丽泽 围垦消失
玉溪坝 148 1623 玉溪大河
江川坝 140 1731 星云湖
澄江坝 55 1623 抚仙湖
通海坝 158 1820 杞麓湖
开远坝 42 1060 南盘江支流泸江蜿蜒而过
蒙自坝 217 1320 三海子 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
石屏坝 62 1425 异龙湖,赤瑞湖
建水坝 260 1300 历史上沼泽广布泸江流经
弥竹坝 南江支流甸西河
这一区域内现存的几个较大湖泊如下表所示。其实与长桥海、大屯海在同一个坝子里面的三角海虽然面积小,但是由于鱼产丰富,湖水清浅且有草洲蔓延,所以其实是大量水鸟过境或者越冬的场所,值得注意。滇中湖区是云南人口和工业最几种,社会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也是由滇北进入云南的大部分水鸟赖以补充养分乃至度过整个冬季的根本,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不可忽视的一环.
名称 面积(万亩) 平均水深(米) 最大水深(米) 平均水位(米) 原产鱼类(种) 所属水系
滇池 46.6 5 8 1886 19 金沙江
抚仙湖 31.8 87 151.5 1720 16 南盘江
阳宗海 4.6 20 30 1770 11 南盘江
星云湖 5.8 5.6 12 1723 9 南盘江
杞麓湖 6.3 4 15 1731.5 8 南盘江
异龙湖 6.3 4 7 1411 10 南盘江
大屯海 2.7 1.3 2.7 1280.7 _ 南盘江
长桥海 2 1.3 2.5 1281 _ 南盘江
此外,这些湖泊还处在长江和珠江的上游,尤其对珠江干流而言,是其上游重要的集水区,对其流量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到云南以外的沿岸地区经济活动。
2.高山沼泽
高山沼泽和森林中的池沼、溪流其实云南另一类很重要、但可能容易被人忽视的水环境。近邻干热河谷或者水汽通道的大片高山森林,对于截流水汽,促使云雾成雨颇有作用,而每年降下的大量雨水,能在这种阔叶森林林下松软深厚的覆盖层和土壤层中得到很好的涵养,较为均匀地在一年中的各个时段释放出来,成为下游的稳定水源供给。
云南百分之九十几的面积是山区,很多山区的传统农业经济已经与当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在长久的磨合中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关系。以哀牢山的这种山区稻作经济为例,长久以来哈尼人都奉行把山顶的龙树林留给龙神,把山脚精心开垦为浸水梯田,在山腰云雾之上建立人间生活的原则,无愧于大地雕刻师的称号。依靠对发源于山顶水源林的溪流的良性利用,大片人工稻田湿地从河谷深处延伸到云端,也让很多水生动物随之上到了大山上。梯田就是一类能产生大量碳水化合物和动物性蛋白质的人工湿地,在给当地人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之余,也是很多湿地鸟类的尤其是一些莺类和秧鸡类的季节性栖息场所。流经梯田的水最终归于大河,有些又由热带河谷中强烈的蒸腾作用返回龙树林。这种在大山和大川间的水循环推动着整个山区的生命系统之轮运转不辍,生生不息。即便是居住在离水源地相当遥远的山脚红河河谷中的傣族,也靠这样的林地中流出的甘泉维持一年三熟的高产稻田农业经济。
哀牢山脉平缓的顶部发育着完好的中山常绿阔叶林.兼之雨雾繁多,这样的森林极具涵养水源能力,在林中有星罗棋布的积水洼地和溪流.这些水域不仅是哀牢髭蟾,红瘰疣螈,鸳鸯等物种的庇护所,也是红河重要的水源地,更是下游灿烂文化的生命之泉.而这种森林中的池沼溪流,本身也会成为很多水鸟利用的环境。比如东哀牢山上的这片半人工水域就是鸳鸯和苍鹭冬季栖息的场所。可以想象,有很多水鸟在迁飞中选择山脊为地标,在森林中的零星水域歇脚养蓄体力,我们所见的应该不是全部情况。另外,河乌和燕尾等溪鸟,也沿着流入这样的水域或者从这样的水域流出的溪流建立自己的领域。溪河流到低海拔后,更是许多林栖性翠鸟之类十分依赖的生命之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