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8-19 18: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B>小车:抛砖引玉,说说我对望远镜的初浅了解</B>
对生态观察是彻底的外行,说说我对望远镜的认识吧,也免得大家上街头劣质望远镜的当.
望远镜最主要的参数是望远倍数和物镜直径(就是大头的镜片的直径),通常用m×n表示。譬如7×35就表示望远7倍,物镜直径35毫米。这个参数会写在望远镜的镜身上.
望远倍数意味着把远处景物拉近的能力,譬如7倍镜看1000米外的物体,就和肉眼看140米外物体一样.
物镜直径为什么重要呢,因为物镜越大,同样倍数下进入望远镜的光线就越多,观看时就越明亮.从前面两个参数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参数:出瞳直径.
拿起一部望远镜,放在眼前,距离眼睛一定距离,从目镜看进去,会看到一个圆圆的光斑,这就是远处的光线通过望远镜汇聚后的光.它的直径就是出瞳直径.显然,这个光斑越大,进入眼睛的光线也就越多,看上去也越亮. <p></p></P>< >出瞳直径 = 物镜口径/望远倍数 <p></p></P>< >从这里可以看出,倍数越大的望远镜,要得到足够的明亮程度,物镜口径就得跟着变大.所以天文望远镜的口径都大到极其惊人的地步.<p></p></P>< >但是出瞳直径更大,还不能保证足够明亮,因为玻璃不是理想的100%透光体,一部分的光会被反射浪费掉.所以还需要镀膜.
拿起望远镜,从大头看过去,一般能看到一些颜色.它不是玻璃的颜色,而是镀在玻璃上的光学膜的颜色.好的光学膜,能够减弱玻璃的反光,让光线充分通过望远镜,进入人的眼睛.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街头买到的,镜头红通通的"红膜"望远镜了.这种亮晃晃的红膜是日本人的发明,唯一的"好处"是看上去漂亮,但对望远镜的光学素质,是严重有害.因为它不仅不能减弱反光,反而增强了它(要不怎么会亮晃晃的呢).这种望远镜看上去比同规格的昏暗很多,而且画面严重偏色(偏蓝,因为红光都被反射掉了),最糟糕的是,当它面对光源时,会看到严重的眩光(就是一圈一圈的光斑),看久了容易头晕。真正好的镀膜,应该是看上去非常黯淡的(反光越少越好),最理想的,应该是看上去好像没有玻璃,就是一个黑筒.不过我没见过那么高档的镜头.<p></p></P>< >所以,千万别买那种镜头红通通,亮晃晃的望远镜了.</P> |
|